2022年秋季学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集体备课会顺利举办

  为确保2022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顺利展开,持续推进我校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于8月21日上午在线上(腾讯会议号:250634563)成功举办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晔教授、分管相关工作领导和全体授课教师参加了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伊始,周晔院长围绕如何上好博士生思政课、如何打造北邮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进行了阐述。周院长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是一门集中国特色、世界视野与时代情怀为一体的研究生公共课,它既要求理论有深度和广度,又要求内容有温度和力度。课程要立足于博士研究生的理论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要致力于提高博士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上好这门课,周院长围绕“时代之问,中国之治”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三个讲清楚”的要求:一是要讲清楚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讲出历史性;二是要讲清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讲出真理性;三是要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讲出创新性。努力上好《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这是全体授课教师的责任所在。周院长的阐述为老师们进行新学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提供了积极的引导。

  接着,主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李全喜教授从课程团队、教学安排、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介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课程任务。在教学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以老带新的传统,不断吸纳青年教师加入,形成了一个扎实稳定的教学团队,保证了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数年打磨和积累,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专题与讨论相结合、大纲与特色相结合、论文与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了以专题式教学传授知识、以参与式教学塑造价值、以论文撰写培养能力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在新学期对博士生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结合学生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的情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团队在授课专题、考核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均提出了新部署和新探索。

  最后,与会教师围绕本学期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工作等具体内容展开充分研讨。针对“如何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到课程中”这一关键问题,齐英艳教授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把会议相关内容与课程授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领会决议精神;二是要结合学生思想学习动态,要把决议精神融入到课程实践中。方明东老师与马新颖老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杨艳萍老师和裴晓军老师指出,要积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调研、培养学生关注现实、走进现实的主动意识。张传泉老师、李志飞老师、温雪老师、张瑞芬老师从如何把握新时代博士生特点,做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等方面提出诸多积极意见。张恒赫老师、宋林泽老师、张文雅老师、侯春兰老师表示,此次备课会无论是从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还是从完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为老师们上好新学期的博士生思政课注入了能量,提升了信心。

  本次集体备课会既有课程宏观探讨,也有课程专题汇报;既有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围绕教学方法的交流。会议研讨广泛而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迎接新学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唱响了战歌。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

2022年8月21日

执笔人:侯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