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线上会议

2020年9月26-27北京邮电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以线上腾讯会议方式顺利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百所高校及科研机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云端,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现代化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主持。北京邮电大学孙洪祥副校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孙校长首先对莅临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进而回顾了北京邮电大学组织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历程,期望本次与会专家不吝分享学术观点,鼎力支持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随后,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发表了致辞,郇庆治教授对北京邮电大学第三届全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对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希望、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提出建议。然后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发表了致辞。周晔教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研究生态文明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希望通过此次研讨,继续加强合作,提升水准,希望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和我们携手共建生态文明学术共同体,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她衷心预祝第三届“全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接下来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报告环环节由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主持。周晔教授这一环节主题报告的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进行详细介绍后,陈学明教授分享了一场精彩重量级的学术报告。陈学明教授首先对北京邮电大学邀请参加会议研讨表示感谢,进而深刻解析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两难境地的具体表征此基础上,陈学明教授沉入分析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陈学明教授指出认识“两山论”的深刻内涵关键在于要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陈学明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首先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从本质上阐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陈学明教授三个层面详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内涵。最后陈学明教授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关键的是要使这一理念在中国的大地上进一步落地生根,让这理念成为中国人民有效地防止如“新冠肺炎”这样灾难发生的强大思想武器。陈学明教授主题报告结束后,周晔教授对陈学明教授的报告进行高度评价,认为学明教授的讲座内涵丰富、思考深刻、思想前沿陈学明教授的研究,展示了一位学者博大精深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陈学明教授让我们看到,后疫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不知敬畏,才是一切灾难的源头。陈教授的研究底蕴深厚、触角纵深,令我们醍醐灌顶、拔云见日,尤其是让我们的学生“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专家论坛(一)讨论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问题。本场论坛由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张云飞教授担任评论。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史观为题进行交流,郇庆治教授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一个基础性重要论断,其实质上是阐明了一种充分承认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生存延续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生态文明史观”;基于此,我们党和政府逐渐提出实施了系统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政策体系与战略举措,找到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或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东北大学秦书生教授解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特征秦书生教授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局眼光的战略视野、充满着辩证法的哲学智慧、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情怀特征和通俗易懂的“话语风格”。中国社会科学院黄承梁教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概况进行解析。黄承梁教授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若干科学论断、比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概括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回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历史的形成过程、总结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学说的历史性贡献。随后张云飞教授对三位老师的报告进行精彩点评

专家论坛(讨论的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理论问题本场论坛西师范大学王永和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担任评论人。南京工业大学黄爱宝教授讨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动力要素和动力资源问题。黄爱宝教授指出生态需要力、生态经济力、生态政治力、生态文化力、生态社会力以及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力,可以分别视作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本原动力、基础动力、主导动力、深层动力、根本动力和重要外部动力。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讨论了中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基本理路问题他指出在全球生态治理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越来越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为突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国必须着力增强综合国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精炼话语内容并提升话语质量、强化话语平台和队伍建设并丰富话语表达方式,从而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话语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海红教授讨论了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海红教授指出生态需要、生态劳动和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三者紧密相连,构成中国绿色发展的动力机制。生态需要是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类的生态需要通过生态劳动得到满足。生态劳动是绿色发展的动力基础,只有在满足人们生态需要的生态劳动中才能实现绿色发展。随后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对三位专家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

专家论坛(主要讨论的是生态文明与疫情防控的问题。本场论坛由南京工业大学黄爱宝教授主持、东北大学秦书生教授担任评论人。张云飞教授就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全行动体系进行了交流。张云飞教授指出野生动物保护状况直接关系着生态安全以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修订完善和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由于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普惠公平的公益事业,因此,我们亟需构筑和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全民行动体系,促进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我们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从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科学理念、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行为规范、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动员社会各界形成野生动物保护的齐抓共管的局面。福建师范大学蔡华杰教授就青年恩格斯对传染病的医学社会学分析做了学术分享蔡华杰教授认为青年恩格斯的第一篇政论文《伍珀河谷来信》,在清算虔诚主义中初步指明了梅毒、肺结核等传染病在工人阶级中蔓延的原因在于低矮的房子、工作场所充斥着的大量煤烟和灰尘等工厂恶劣环境的社会性因素。蔡华杰教授认为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通过对英国多数城市、不同工种的调查研究,描述了工人阶级身患肺结核、猩红热、伤寒等传染病的情况,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工人身患传染病是“社会的谋杀”的结果,直接的社会性致病病因是生活和工作条件上的人口密度高、环境条件脏、空气流通差等因素,根源性的致病病因则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后,东北大学秦书生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专家论坛(讨论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问题。本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蔡华杰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担任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雨辰教授阐释当代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的争论及其在中国的效应。雨辰教授指出当代生态思潮与生态文明理论围绕着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论、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的价值立场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分歧,不仅导致了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产生,而且使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或者忽视生态文明理论的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或者把生态本体论与生态价值论二者混淆起来;或者不能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关系;或者受制于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反思当代生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在中国的效应,立足于中国现代化实践和当前全球环境治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构既捍卫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又能深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内在统一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冯留建教授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冯留建教授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冯留建教授认为这种结合体现在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牛山事件”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使民以时”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仁民爱物”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从“时禁”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从“顺水之道”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耀楠教授提交论文对钱穆先生“汭为中华文明摇篮说”进行述评。张耀楠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只有中国同时有许多河流与许多水系;渐渐由黄河流域扩展至长江流域;中国历史只有层层团结和步步扩展之一种绵延;只有中国得到一个继长增荣不断发展之机会。“汭为中华文明摇篮说”实为中华环境哲学、中华山水生态学之现代重构。随后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进行精彩点评。

专家论坛(讨论的是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问题。本次论坛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海红教授主持,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担任评论北京师范大学的李娟副教授分析习近平关于生态扶贫论述的逻辑理路及其价值意蕴。李娟副教授指出习近平的生态扶贫观是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理论、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历史、科学把握我国贫困现阶段特征及全球绿色发展时代大势、提炼总结长期主政地方绿色脱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扶贫论述包括目的论、方法论、动力论、保障论四个论域,构成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习近平关于生态扶贫论述是对人类反贫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不仅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实现多赢的创新思路,而且为国际社会提供了绿色减贫的中国方案。山东建筑大学刘海霞教授就生态产品供应视角下企业造林绿化激励机制的优化路径进行了交流。刘海霞教授指出提出完善我国企业造林绿化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包括经济激励、精神激励和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经济激励包括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保险险种扩展和社会融资渠道拓展等;精神激励可以从设置造林优秀企业专项表彰、提高造林企业政治待遇和提高对造林企业的宣传力度等方面实行;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区域政企合作、着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困难以及构建区域林业产业闭环等。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教授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符合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实际,是环境治理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中国化的重要支撑。基于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与西方环境治理学的比较,他发现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具有鲜明红色底蕴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有着明确的关于公平解决环境问题及探寻环境治理规律的研究对象,有着马克思主义自洽的研究方法,有着基础科学事实、思想价值观念、具体社会实践构成的学科谱系。因此作为一个新型学科概念,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应当成为中国环境治理学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东华理工大学华启和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本次会议设计场青年论坛青年论坛围绕生态文明概念的哲学基础进行研讨。本场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聪聪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福建师范大学蔡华杰教授担任评论福建师范大学陈云教授作为概念的生态文明:形态说、要素说抑或战略说为题北京工业大学计彤副教授以“生命共同体的方法论语境”为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建洲博士后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统一论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为题南通大学李刚副教授以“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启示”为题丽水学院郑海友博士以“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西方典型生态发展理论辨析”为题长安大学王春梅博士以“从文明范式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题进行积极交流。随后福建师范大学蔡华杰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青年论坛(讨论的是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实践问题。本场主持由北京邮电大学张静副教授担任,由山东建筑大学刘海霞教授担任评论云南大学孙越博士以“从‘自觉的辩证法’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自觉’”为题、福建中医药大学陈思敏博士以“论现代主体生命体验关怀下的国家生态治理逻辑”为、海南师范大学李丹丹博士以“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广东省委党校赵超博士以“新时代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的思路与实践”为题进行就交流。随后山东建筑大学刘海霞教授进行精彩点评。青年论坛讨论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专题性问题。本场论坛由北京林业大学杨志华副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娟副教授担任评论人。苏州大学罗志勇博士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人民健康观”为题江西农业大学黄以胜博士以“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为题、苏州大学陆佳妮博士以“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世界意义”为题进行交流。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李娟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青年论坛(讨论的是生态危机与疫情防控反思问题。本场论坛由北京邮电大学张传泉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海红教授担任评论人。宁波大学裴士军博士以“禁食野生动物的伦理基础”为题内蒙古财经大学杨丽杰博士以“恩格斯自然界报复思想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启示”为题、辽宁大学姜夏博士以“生态灾难的两难处境及其突围”为题进行学术交流随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海红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随后期刊交流论坛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全喜教授担任主持和评论,来自3家CSSCI来源期刊、2家中文核心期刊的主编(编辑结合多年审稿经验,对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论文的撰写以及投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会议闭幕式阶段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全喜教授担任主持。首先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两天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总结,概括本次学术会议特点基础上,郇庆治教授从研究对象的问题关切与论证方法的选取、从学科意识与现实关照的逻辑连接两个大的层面与会学者解析了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方法论支撑问题,同时对未来会议举办增加互动讨论提出了期望。   

最后,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做闭幕总结。她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形成五大特点:

第一,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不仅是学术的前沿。在“两山”理论十五周年之际,大家共同擎画“美丽中国”;在“后疫”时代,我们一起关乎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并达成共识;研讨会以文会友,已形成了第二本质量颇高的《论文集》;

第二,拥有了研讨气场。三场全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盛开在2018年冬季,最寒冷的那一天;盛开在2019年春季,最温暖的那一天;盛开在2020年秋季,这色彩最斑斓的云端。昨天郇庆治老师讲,研讨会三届就已成气候了,那13届、23届会怎样?我只知道,你怎样,中国便会怎样;中国怎样,世界便会怎样。同行们的研究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辐射着广阔的地域版图,也昭示着美好的发展愿景。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和契机,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创造新经验,加快推进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新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第三,抓住了问题意识。撑起了生态文明学术研究的一片蓝天。三年来,我们探讨的时空在延展、我们探索的话题在延续;从生态文明史观的研究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从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到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快发展与浅治理”模式的社会伦理学方式的解构到国家生态治理的内在逻辑。等等,与会学者围绕核心概念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四,支起了生态文明研究学者的梯队。从学术“大家”到初出茅庐的研究生,竖起了学者、构建了雁阵模式,研讨会的感召力越来越强。这次研讨会,北邮领导为陈学明老师颁发了证书,从此,邮马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拥有了一个16位重量级的兼职导师群。让我们一起砥砺风雨、让我们弩力同舟共济。

第五,立住了学人。持续不辍的研究话题,纯净率真的学术净土;一群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乐此不疲的高度研究热情,老师在练,学生在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种对学术的痴情一定会换回对生态文明厮守终身的累累硕果。你看即使会散了,这个研究集群始终不散;彼此鼓励相互分享,微你微我无微不至,网你网我一往情深。

总之,前沿是研究的挑战,气场是研究的隐型能量,问题是研究的开始也是研究的终结,学者是研究的标杆,学人是研究的未来与希望。周晔院长衷心感谢与会学者以及各路召集人、主持人、评论人、会务组成员,并宣布,第三届“全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