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圆满召开
2018年1月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北京邮电大学主办,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发展中心圆满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洪祥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党校办主任马启华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福州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60多所院校、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上午8:30,研讨会开幕式序幕拉开,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晔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项议程,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吴建伟教授发表大会致辞。吴建伟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专家对北京邮电大学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吴建伟书记深刻地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讲好、学好、研究好这一富有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人生深度、现实温度的思想,真正把这一思想内化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社会主义立场,中华文化立场,人民立场,内化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情感,热爱人民奉献人民的情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基础上,吴建伟书记进一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首次被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写入了党章中,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创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吴建伟书记希望与会专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的声音,贡献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才能真正体验古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旷达,推动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吴建伟书记以大尺度的时空跨越为本次研讨会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铺垫,他热情洋溢的致辞博得大会热烈掌声。
第二项议程,吴建伟书记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王炳林主任共同为“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至此,全国高校第一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北京邮电大学成立。
第三项议程,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教授致辞并作主题演讲。王炳林教授认为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这样一个时刻,北京邮电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非常及时有意义。王炳林教授带给大会精彩演讲:“历史性变革与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王炳林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做到了既承前启后又继往开来,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发展阶段,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全方位的、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的、根本性变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现实依据;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时代标识;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历史定位的思想旗帜;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方位具备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四项议程,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伟副院长代表与会百名专家学者宣读“全国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倡议书”,发起全国高校第一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倡议。(全文附后)
随后,进入主题报告阶段,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晔院长为湖南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刘湘授溶教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主题报告做主持。刘湘溶教授在报告过程中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第一,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的一个总体评价;第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的最大理论创新亮点何在;第三,怎么从学理上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哲学研究。刘湘溶教授认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支撑,走向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作出的明智选择。作为理论工作者,尤其是作为哲学工作者,我们应当站在生态文明这么一个高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范式、伦理道德、文学自趣、艺术审美等等进行反思与重塑;对人类的自然观、历史观、实践观、生产力观等等进行反省与变革。
随后进行的是三场专家论坛。
第一场专家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郇庆治教授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的十大基础范畴”、江苏大学李丽教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解保军教授以“理解‘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新理念的几个维度”、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爱华教授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形态的演进与启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徐海红教授以“马克思生产力概念与中国绿色发展”进行了主体发言。本场论坛由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主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云筝教授召集、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曹顺仙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二场专家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专题性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黄娟教授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下我国绿色发展的思考”、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火生教授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两个半程’”、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防大学闫晓贤教授以“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的个体责任”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本场论坛由兰州理工大学刘海霞副教授作为召集人、东华理东大学华启和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郇庆治教授进行了点评。
第三场专家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研究,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顺仙教授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华启和教授以“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在江西的生动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云飞教授以“两山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主题发言。本场论坛由北方民族大学王永和教授召集、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钢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爱华教授点评。
接下来进行了两场青年论坛。
第一场青年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聪聪博士召集、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闫晓贤教授主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黄娟教授负责点评,北京邮电大学李全喜副教授以“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体系”、湖北省委党校鲁长安副教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北京林业大学杨志华副教授以“新时代翻开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王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意涵与致思理路”、北京师范大学王天民副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审美格局”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第二场青年论坛由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项目部孙巍主任召集、中央编译局刘仁胜博士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负责点评,北京师范大学李娟副教授以“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问责的制度创新与未来展望”、长江大学刘琼博士以“新全球化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意义”、上海海事大学刘顺博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协同’方略”、成都理工大学张雪副教授以“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机理、困境与路径优化”、福建师范大学张伟娟副教授以“生活方式绿色化及其推进机制论析”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环节。三个小组的与会专家围绕研讨会主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美好生活”、结合专家论坛和青年论坛的主题发言,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问题分别进行热烈讨论。与会专家畅所欲言,积极交流研究成果,分享自己观点,提出许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突出、研讨深刻、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收获很大。
最后,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冰主持闭幕式,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陈印政博士、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程艳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刘德中副教授代表小组进行了小组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晔院长对本次研讨会进行总结——
一、剑走偏锋,出奇制胜。本次研讨以文会友、群英荟萃,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学术界奉献了一场精神大餐、学术盛宴和交流平台,同时提高了高校在该领域研究的社会影响力。研讨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定位准确。有理论先行、也有实践巩固。2位嘉宾致辞、1个主题演讲、1个主题报告;3场专家论坛、12位顶级学者华山论剑,两场青年论坛、10位后生敢为天下先、3个分论场思想碰撞、3位专家精彩汇报。感谢教育部社科中心王炳林主任和北邮吴建伟书记亲自为全国高校第一家“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揭牌,感谢与会的百名专家学者发出“全国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倡议书”,感谢学校各部门以及马院全体师生的倾情付出。
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本次研讨会以文会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强调开展批判性、引导性研究。学者们毫无遮拦地碰撞着生态文明建设到底是“起点论”还是“半程论”,思辨着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与“能否推进”的何以合理,何以可能……..;理论与实践双环节中还双双纳入了专家点评环节、评价环节。一方面加大了学术的严谨与不留情面,一方面开展比较分析,甚至国内外经验借鉴、互补,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帮助与支持,比如彻底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形态的演进与启示。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树立生态文明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淡泊明志,论道致远。老中青三代学者静心思辨,寸步不让。他们中间,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形态研究的一批虔诚学者,也有致力于社会主义生态学的一批青年才俊。浪潮之巅,宏图大展;巅峰时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辈携后生,共论那沧海的变迁,满满的是学术的积淀。本次研讨会实践环节中还加大了比较研究,有江苏生态文明样板、也有江西生态文明样板;增强了省域、区域、流域等方面综合比较研究、大数据研究。进一步加强空间布局研究,更加突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今后,我们还将秉承《倡议书》所要求,以动态关注者、理论研究者、思想传播者、行动践行者的身份,主动服务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今后我们将继续召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形成固定的学术交流活动,联合各方力量,形成学术合力,一年年向前扎实地推进,共同助力与推动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走向深入。
会议总有结束之时,但学者们的思考永不会停歇。
在整整九个小时的演讲交流和思想交锋之后,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附:全国高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倡议书
各高校专家学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深入推动高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切实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必要性,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动态的关注者。
二、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批判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者。
三、切实重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故事,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
四、切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的合力体系构建,各位专家学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齐心合力,从我做起,做一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行动的践行者。
倡议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
全体学者
2018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