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名家风采,向经典致敬”——北京高校市级思政课“名家领读经典”第五讲走进北邮

11月16日晚7时,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家领读经典”第五讲在素有“信息黄埔”之称的北京邮电大学如期举行。北邮师生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热烈欢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同学来北邮听课学习。本期主讲嘉宾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耕老师。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担任主持人。

在讲座之前,周晔院长对杨耕教授以及各兄弟院校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向在座所有同学概述了十九大召开之后参加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家领读经典”学习的重要意义,解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关系,介绍了杨耕教授的简历概况。然后,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杨耕教授开始了本次讲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特征》的讲授。在讲座过程中,杨耕教授分别从哲学的位置在哪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社会科学的特殊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关于第一个问题“哲学的位置在哪里”,杨耕教授从哲学的含义、哲学和现实的关系以及哲学和政治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进行了阐释。杨耕教授首先界定了哲学的含义。他认为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哲学使人智慧,哲学使人崇高。其次,解析哲学与现实的关系。杨耕教授认为我们不可能脱离社会条件来谈某一个问题,不管哲学在形式上多么抽象,实际上都可以从中捕捉到现实问题。所以哲学若离开了现实,哲学只能是无根的浮萍,只能是无病呻吟,甚至是无魂的驱壳。最后,解析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杨耕教授借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哲学变革是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先导”,深刻准确指出二者的关系。政治需要哲学,没有经过哲学论证的政治缺乏理性和逻辑力量,没有经过哲学论证的政治很难得到人民的拥护。杨耕教授指出哲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意识形态,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种信念。哲学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来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了特定的民族阶级和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成为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应该成为我们的安心立命之根,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的支撑点。

关于第二个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杨耕教授主要是从反思两种错误观点进行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首先,杨耕教授指出第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见物不见人”这种观点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不仅关心人的终极存在,而且关注人们的现实存在,关注人们怎么实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宗旨就是要改变世界,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杨耕教授指出第二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判。杨耕教授举出阿基米德原理和飞机动力学原理两个例子,论证了不能以某种学说创立时间的远近来判断一个学说是否已经过时。紧接着,从理论和现实的双向关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社会发挥的价值作用。接下来,杨耕教授从生态问题、社会主义改革、资本主义新变化以及全球化等方面举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契合当代现实的重大问题。最后,从这两种观点中,杨耕教授特别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现实问题。

关于第三个问题“社会科学的特殊性”,杨耕教授主要是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功能、学科性质、学科适用范围五个方面论述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第一,研究对象不同。杨耕教授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之外的客观存在,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因此,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本身的存在。第二,研究方法不同。杨耕教授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室的方法,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则是用抽象思维概括和把握。第三,学科功能不同。第四,学科性质不同。杨耕教授认为自然科学是纯粹的知识体系,它所研究和把握的就是对象的规律,它本身没有什么价值观念问题,而社会科学不同,社会科学在总体上具有二重性,跟哲学一样,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既是一种科学形态,又是一种价值形态。第五,学科适用范围不同。杨耕教授认为自然科学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但是社会科学把握的规律更多的具有特殊性。

在讲座中,杨耕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幽默风趣的话语方式、孜孜不倦的求索态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满腔热情给聆听讲座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杨耕教授讲座结束后,周晔院长对杨耕教授的精彩讲座深表感谢。感谢杨老师思想的深邃,哲学的气质、魅力,感谢杨老师点燃了在座师生追寻哲学智慧、崇尚崇高理念的激情,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的方法论指导。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杨耕老师一无既往地带我们飞,给我们希望!

北京邮电大学“名家领读经典”班级班主任李全喜副教授、辅导员赵琪全程参与聆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