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科研项目申报(第五轮)辅导会

发布时间:2024-05-16 15:33  浏览:619次

   为增强马院教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自信心、提升马院教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切实助力马院落实学校“123上台阶计划”,2024年5月10日14:00-17:30,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沙河校区119会议室举办了科研项目申报(第五轮)辅导会,邀请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代尧教授就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进行了专题辅导。经过前期培训和动员,报名2024年度申报国社科项目的教师将近20人。为充分提高学院教师与专家“一对一”交流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辅导会分为2批进行。今天共有9位老师参加了国社科项目申报(第2批)辅导会。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全喜教授主持了本次辅导会。

   辅导会伊始,李全喜副院长隆重介绍了孙代尧教授的学术科研成果,并对孙代尧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孙代尧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家教材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历史和理论、现代化理论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

   孙代尧教授首先解析了做好课题研究对思政课教学、学科发展、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然后就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撰写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讲解,之后就9位参与交流老师申报书的共性问题作了交流指导。第一,研究问题的提出要精准,在论证选题依据之前要有问题提出的准确依据。第二,国内外学术史的历史阶段和内容梳理要全面,语言表述要精炼。既要有重要研究成果梳理的分量,也要注意文献梳理表述的篇幅。文献的选取要优先选择著名专家、知名期刊的代表性成果。同时要有最新的外国文献的呈现。对现有成果的述评要客观公正,不要说的太绝对。第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法充分体现对研究问题的独到见解,一般不超过2个。第四,明确阐释研究的创新点。第五,遵守申报书的写作规范,不遗漏申报书需要撰写的内容。但同时要注意语言精炼与规范,不超过申报书的字数要求。随后,孙代尧教授针对9位的老师的项目申报书进行了“一对一”指导,指出了申报书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辅导会最后,李全喜副院长再次感谢孙代尧教授的悉心指导。李全喜副院长指出孙代尧教授是马克思主义领域著名的学界大咖,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到北邮马院现场“一对一”指导教师课题申报书撰写,是对北邮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真实助力、是对北邮马院教师成长的鼎力关切、是对北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倾心支持、孙老师的现场指导与问诊把脉增强了9位参会老师项目申报的自信心。9位参会的老师纷纷表示会结合孙代尧教授的建议再次认真打磨申报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科研项目申报(第五轮)辅导会在老师们的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辅导会的结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2024年度项目申报2批次近20人的专题辅导全部结束。后续将根据需要继续开展专题辅导。

  摄影:王昕  李心之    保障:王昕 马欣然    文稿: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