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第十一场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3-05 14:52  浏览:1916次

2018年1月24日下午2点,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明光楼611会议室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第十一场研讨会,学习主题是“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主持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指出,这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研讨蔚然成风,我们成功承办了“全国行业特色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学术研讨“热起来”;课程建设稳扎稳打,将十九大精神迅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课堂教学“活起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评估通过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学科建设“强起来”;打造十九大精神教师宣讲团和学生宣讲团,为校党建评估增色,开展“名家领读经典”等活动,党建思政“实起来”,达到了“鼓舞人、温暖人、发展人、为了人”的目的。下面目标就是按照教育部部署、校党委要求,如何加快“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同向同行问题、让所有课程都具有思政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伟副教授认为,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关键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目的在于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重点推进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话语体系和教学方法体系改革,打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

赵玲教授认为,“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让所有课程都散发“思政味道”。言传身教,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导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李全喜副教授认为,“名家领读经典”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充分发挥名师名家的榜样力量,使学生感受大家的风采、气度和襟怀,通过与名家对话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名人效应”于无形中给学生以引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裴晓军老师认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呈现碎片化,存在“认人不认课”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师只有明白学生所想,才能“被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全校共上一堂思政课”;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实现分散化和常态化;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打造手机思政APP,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王冰副院长副书记强调了学生工作的相关事宜。周晔院长还传达了校领导的近期要求和学校工作部署,具体强调了假期安全问题、下学期重点工作,并祝全体老师假期愉快、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