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使命在肩 千秋伟业奋斗有我 ——首届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6月6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届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在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S2-220会议室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存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既“抓眼球”又“触灵魂”、“行走在场馆里的”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张传泉主持本次活动。
孙存良在致辞中表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出发,提升思政课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现实广度、情感温度和价值高度。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由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走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拍摄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是一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孙存良强调,党和人民历经一百多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讲好思政课的丰厚资源。新时代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尤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是贴近学生的“活”教科书。北邮学子要善于用活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将历史故事与现实案例、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回答“强国建设,北邮何为”这一新时代“北邮之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以“民族复兴使命在肩,千秋伟业奋斗有我”为主题,开展北京邮电大学“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次展示活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为渠道,面向2024级全体本科生征集作品。任课教师严把作品的政治关、内容关、格调品味关,从100多部学生作品中精选出12部优秀作品,参加本次展示活动。
《重走五四路》《回溯建党初心》等作品通过探访北大红楼、中共早期革命活动旧址,以沉浸式讲解再现青春热血与信仰力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民族复兴使命在肩》等作品在卢沟桥斑驳的石狮旁,在抗战纪念馆珍贵的史料前,通过情境再现式讲解重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从香山出发:一场未完的赶考》《初心三问,香山破晓》等作品走进香山革命纪念馆,回顾党中央“进京赶考”的峥嵘岁月,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百年电信,红色传承》走进中国电信博物馆,沿着“半部电台起家”的红色通信足迹,回溯从烽火硝烟中诞生的党的通信事业,解读“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精神密码;《从北京蓝到碳中和:一座超大型城市的绿色革命》聚焦首都生态治理,在温榆河公园感受“城市绿肺”的生态修复智慧,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解码奥运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走进首钢园见证工业遗址绿色转型的“涅槃重生”,生动呈现“双碳”目标下的青春担当……这些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青春的创造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风貌。
经评审,本次展示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3部、二等奖4部、三等奖5部。与会师生普遍认为,参评作品无论是在主题表达、思想深度和制作水平等方面均展现出较高水准。这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成果的精彩呈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青年学子们走出传统课堂,在革命场馆触摸历史的厚重,在城市地标感受时代的脉动,通过亲身参与和创意表达,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在知行合一中筑牢了信仰之基。期待未来有更多同学参与到“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让思政课继续以这样鲜活生动的方式,陪伴助力学子们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附录:十二部优秀作品名单
一等奖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民族复兴使命在肩》
《跨越山海的信仰》
《从北京蓝到碳中和:一座超大型城市的绿色革命》
二等奖
《百年电信,红色传承》
《从香山出发:一场未完的赶考》
《初心三问,香山破晓》
《重走五四路》
三等奖
《回溯建党初心》
《在党的旗帜下前进》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千秋伟业奋斗有我》
《初心如炬,网信筑梦》
《北京中轴线,文化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