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录青春志 思政铸魂育新人 ——第五届北京邮电大学“我爱思政课”微电影创作大赛成功举办
2025年5月14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第五届“我爱思政课”微电影创作大赛,在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313会议室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存良、副院长齐英艳以及师生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盛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尚晨光主持本次活动。
孙存良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微电影创作已成为新时代青年表达思想、传递价值的重要载体。5年来,微电影评选活动不仅构筑了展现北邮学子艺术才华的舞台,更打造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平台。每一部作品生动呈现了北邮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意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非凡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孙存良强调,同学们用镜头语言诠释北邮学子与思政课的故事,在创作中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这种鲜活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北邮学子要继续深化爱校荣校情怀,在艺术创作中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青春之我谱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光影叙事,以青春视角诠释时代课题与北邮故事。参加本次汇报评选的14组优秀作品是从2023级全体本科生创作的800多部微电影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围绕主题“北邮学子与思政课”,通过虚实交织的叙事架构与数字技术应用,作品既实现了“信息黄埔”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又完成了思政课内涵的时代性表达。作品有的解码校史传承的精神密码,有的勾勒网信报国的青春坐标,有的建构知行合一的成长宣言……这些跳动的像素不仅是艺术才华的集中绽放,更绘制出新时代北邮青年“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图谱,在校园沃土上孕育着网信报国的理想胚芽,让真理之光与数字原住民的创新之火碰撞出璀璨星芒。
厚植奋进底色,唱响青春旋律。齐英艳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专业素养,主题聚焦精准,叙事结构严谨,在艺术创新与思想深度的平衡中彰显青年智慧。她指出,通过镜头语言书写时代注脚,展现家国情怀,镌刻北邮荣光,记录青春自我。这既构建起连接“大时代”与“小日常”的叙事桥梁,更以影像为媒架设师生对话新通道,让教育场域从课堂延伸到创作现场,让老师们看到并且走近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感受到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每支团队历经编导演一体化的创作实践,将个体思考淬炼为集体智慧,不仅产出富有感染力的影像文本,更在协同创新中塑造了新时代青年特有的精神气象。齐老师寄语学子们保持“追光者”的创作热忱,在时代的胶片上镌刻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经过师生联合评审,本次评选作品最终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与会师生表示,汇报作品在主题表达、创意呈现和制作水平上都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以赛促学、以艺通理”的微电影创作活动,让思政课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反映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喜成果。
当数字胶片定格青春记忆,北邮师生一起把北邮的故事,自己的故事刻进了岁月的长河,以创新叙事将红色基因镌刻在时光卷轴,让我们相约下一个春天:在数字时代的坐标系中,继续谱写培根铸魂的育人篇章,继续展示北邮学子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