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跻身2022年北京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暑期集体备课会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首善标准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更好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2022年7月22日,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2年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集体备课会在线上举行。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在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络平台参加了集中备课会。下午,各教研室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分别参加了分课程备课会。

  上午的集中备课会共分为三个环节,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李奕主持。

  集中备课会第一个环节为专题报告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做了题为“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报告。刘建军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提出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讲道理这一教育方式,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悟透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集中备课会第二个环节为工作交流环节,交流的主题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思政选修课”。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伟教授首先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利用学校特色、学科优势进行的教学实践情况。

  随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颖教授结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思政课教学开展情况,按照“首善标准+首都特色+公安特色”的总体思路进行了介绍。

  集中备课会第三个环节为主题宣讲:和市民一起让城市更美好。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接线员刘缓分享了她和同事对接诉即办,让城市更美好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所带来的成就感。

  在集中备课会的最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革高度评价了近年来北京市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勉励各位思政课老师要以思政课“给谁讲道理”为教学的中心,围绕着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展开思政理论课教学。

  接着,在7月22日下午14:00-18:00是分课程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政课” 以腾讯会议网络研讨会的方式,分别参加了分课程备课会。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北京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会负责承办的此次分课程备课会。

  首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周良书教授以“从‘历史决议’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题,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决议”为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对初心和使命的坚持和弘扬进行了详细讲解。

  其次,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熙国教授做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的精彩报告。孙熙国老师以问题导入,从马克思主义观的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原创性贡献进行了详细讲解。

  接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沈宁老师做了“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问题解读”的专题报告,沈宁老师从自身援助武汉抗新冠病毒的经历、体验以及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预防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沈宁老师特别指出不管是国家、医护人员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为疫情防控做了很多的努力并卓有成效。

  最后,北京大学刘军教授、孙熙国教授对本次集体备课会进行了总结。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由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分会负责承办的此次分课程备课会。

  史纲教研室全体教师先后聆听了韩强教授《如何发挥纲要课在高校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的重要作用》、李久林教授《三个“历史决议”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穆晓玲主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赵朝峰教授《近现代疫病与“纲要”课教学的微注脚》等精彩报告,并围绕报告主题展开讨论,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在自由发言环节,教研室教师们积极参与,针对备课环节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展开讨论,一致表示受益良多。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7月22日下午14点,北京高教学会思想道德与法治研究分会2022年暑期集体备课会在腾讯会议召开,备课会分为专家报告、教学展示与点评、交流总结三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参加此次分课程备课会。

  首先,在专家报告环节,王易教授以《牢记嘱托 踔厉前行 讲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为题,就习近平总书记听思政课的基本情况做了具体介绍,对总书记对于思政课的重要指示进行了深度解读。王树荫教授以《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为题,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百年奋斗的历史任务与重大成就、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其次,在教学展示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谢惠媛教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史楠老师、中央财经大学姚文杰老师分别围绕《精准教材 多维阐释——怎样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疫情防控思政教育的思考:时间·空间·人间》、《如何做北京冬奥精神的青春传唱人》这些主题,进行了有理论、有思考、有感染力的教学展示,北京师范大学王天民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大学陈文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鲁春霞副教授进行了高水平、有深度的点评。

  最后,交流总结环节。线上听会的其他老师们针对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听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问题进行了提问、讨论和交流。接着,北京理工大学李林英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讲好思政课要有学、有术、有道,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7月22日下午14点,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的2022年暑期教学研讨会在腾讯会议召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围绕如何立足京华大地“打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金课”进行了集中学习和深入探讨。

  教研室教师们一致认为,这次高质量的备课会为日后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贵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示范。

  (五)研究生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7月22日下午14点,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以及全体承担研究生课程的教师均认真参加了此次备课会。在下午分课程的备课会上,研究生思政课的备课会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继承、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分为三个主要环节。

  在主题报告的环节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张旭教授、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孙代尧教授分别就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等问题作了主题报告。三位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来自北京各高校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的6位教师代表,分别针对“疫情防控下研究生教学的实践”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在备课会的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熊晓琳教授对此次备课会进行了总结。

  研究生教研室以及承担研究生教学的老师们均认为此次备课会准备精心、内容丰富,既有深厚的理论问题讲解,又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分享,对研究生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性。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受益良多,要把此次备课会的精神认真融入今后研究生教学的实践中,希望早日形成有“北邮特色”的研究生教学的创新体系。

  (六)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参加分课程备课会

  7月22日下午14:00-18:00,我校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全体专兼职思政教师均按时参加备课会并进行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晔教授受邀作为本次备课会教师展示的点评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夏钊老师作为北京市三位优秀形势与政策教师代表之一进行教学展示。会议内容围绕的主题是:深入领会学习贯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首善标准持续深化北京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变成生动实践。

  会议首先由理事长彭庆红教授领学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并介绍研究会工作安排;其次,北京联合大学马院副院长宋志强,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专题课程开设情况;对外经贸大学马院院长陶好飞,介绍疫情防控大思政课情况。然后进入教师教学展示及点评环节:北京工业大学马院常婧老师做了“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的教学展示,北京邮电大学马院夏钊老师做了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教学展示, 北京科技大学马院王杨老师做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的教学展示。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加才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晔院长分别做了点评。

  夏钊老师围绕《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增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竞争中抢占科技创新先机,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北京市委明确提出“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新引擎”,意味着北京将以更开阔、更高层次的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能够充分驱动北京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发展实力和发展能力。

  周晔院长对三名教师分享的备课内容从共同点、特点和难点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首先,周晔院长指出到底怎么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一要创新理念,持续探索和严格遵循特大城市发展规律,处理好四个关系:“都”与“城”的关系、“舍”与“得”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以及“一核”与“两翼”的关系, “一核”要辐射,“两翼”要联通。二要抓住关键,努力使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朝着符合都市圈和城市群规律的方向推进。

  其次,周晔院长指出,“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中,“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北京的新使命、新责任。北京的最大优势在科技和人才,理应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担当更重要的使命、责任。

  最后,周晔院长指出,超大城市治理,必须疏解非首都功能,首先要明确,哪些是“首都功能”,哪些是“非首都功能”。“首都功能”是指“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科 技创新中心”四大核心功能,与核心功能紧密联系的行政办公和事业发展,以及维持上述功能充分发挥所需要的城市功能;“非首都功能”是指首都功能以外的,特别是超过首都核心功能及其与核心功能紧密联系的行政办公、事业发展等功能需求之外的、冗余的一般性城市功能。归纳起来,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二是为区域乃至全国服务、占用资源较多、集聚人口较多的部分第三产业;三是超过北京城市自身需求的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四是部分非中央、非国家的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周晔院长最后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既要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还要注意枝叶干的关系、现象与规律的逻辑,如同一架永动机,不断解读社会热点、回应学生关切!

  与会的形势与政策课全体教师聆听了思想的盛宴,对这门课程的建设和讲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集体备课会之后,组织教研室内部讨论,对落实备课会精神、下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安排、教学团队建设、下一步分组备课会的开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力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集体备课会示范分享的教学水平,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为期一天的交流学习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教师们都对本次集体备课会的主题、内容等安排纷纷表示赞同,认为此次集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任课教师的教学信心、加深了对教材体系的理解、丰富了实践教学的经验。最终,与会教师也纷纷表示一定要将本次集体备课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生动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