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华文明,弘扬中国精神——北邮马院青年教师崔华滨在《文史哲》发表论文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崔华滨与国际知名比较政治哲学家贝淡宁教授合作并作为第一作者在《文史哲》杂志2021年第1期发表题为《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比较》的学术论文。

文章指出,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学显天下、声震列国的两位思想巨擘,墨子和孟子对于战争问题均作出丰富论述。在以往研究中,学者多从墨子“非儒”和孟子“辟墨”的视角关注墨、孟思想之争鸣,对二者的战争伦理思想,则缺乏系统的比较和阐释。特别地,论者没有充分关注墨、孟对于当时战乱现实的不同回应,亦缺乏对其回应与各自思想整体之关联的深度考察。文章旨在通过比较考察墨子与孟子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通同,及其何以不同,并藉由与西方主流战争伦理思想互鉴,进一步豁显战争伦理学的中国致思模式,从而为解决当今国际争端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文章认为,墨子和孟子均认为理想中的天下状态乃是无战争的和平状态。面对战乱现实,墨子以维护“天下之利”为旨归,主张通过倡导“非攻”阻止战争发生,通过军事防御反制不义攻伐。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 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兼顾了正义战争的现实考量。孟子则秉持一种基于仁的正义战争理论。他不仅对“仁”伐“不仁”的正义战争作出了规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文章提出,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围绕这一观点,文章进行了颇为深入的论证和阐释。

在结语部分,文章以伊拉克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为案例,通过将伊拉克战争置诸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之下加以评判,豁显了墨、孟与迈 克 尔 · 伊 格 纳 提 夫 (Michael Ignatieff) 、 托 马 斯 · 弗 里 德 曼 (Thomas Friedman)等 秉持 人 道 主 义 干 预 理 念的西方思想家所不同的中国战争伦理致思模式。最后,文章指出,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主流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在当今时代仍具规范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将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到学院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当中去。此次,崔华滨老师作为第一作者在《文史哲》发表的《墨子和孟子的战争伦理思想比较》一文可以说是学院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对《文史哲》杂志创办70年来取得的办刊成绩表示肯定,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决心以深入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理解中华文明、弘扬中国精神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力争推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方面作出北邮马院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