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第三场学习十九大精神研讨会

2017年11月1日下午3点,在结束欢快活泼的趣味运动会后,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老师随即回到明光楼。马院第三场学习十九大精神研讨会在602会议室召开,老师们围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专题展开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主持研讨会。

李钢教授认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

彭世畦老师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经济建设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了更高层次的更为全面的需求。

杨瑞萍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成就的深刻总结,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养老、医疗、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陈凤姑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仪建红教授认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对历史发展的回应,中国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有数量,“一个都不能少”;又要有质量,“幸福感、获得感、平安感”。

任建东教授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对我国发展形势做出重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周晔教授总结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据。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我们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我们党就是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也正因为这样,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观点特别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且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